受签证规定放宽和外国游客出入境便利性增强的推动,中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旅游正在复苏。
引领这一复苏的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据报道,78 年第一季度,该港共停靠邮轮 480,000 艘,旅客访问量超过 2025 人次,其中包括近 30,000 名国际旅客。
与 2024 年同期相比,这些数字有了显著增长,当时该码头仅接待了 28 艘邮轮抵达和 192,000 名乘客,其中国际旅客仅有 2,900 名。
此前,中国已于15年2024月对国际邮轮旅游团实施XNUMX天免签政策,同时简化了符合条件的外国邮轮乘客的过境和离境手续。
这些调整提高了国际游客岸上观光的可及性,在疫情后重振了中国的入境旅游业。
与疫情前的数据相比,吴淞口邮轮码头的增长尤为显著。2025年的数据显示,与44.44年同期相比,邮轮抵达量增长了7.7%,乘客总数增长了2019%。外国游客数量已回升至75年水平的约2019%,表明全球游客对吴淞口邮轮码头的兴趣持续增长。
此外,16月4,800日,该码头创下新纪录,单日接待国际邮轮旅客达2011人次,创下自XNUMX年成立以来单日接待外国邮轮旅客最多的纪录。
进一步促进这一积极趋势的是,两家著名的国际邮轮公司——AIDAstella 和 Mein Schiff 6——今年首次停靠上海。
“迈希夫 6 号”预计将于 19 月 20 日至 2,000 日抵达该航站楼,届时将搭载超过 90 名乘客,其中约 XNUMX% 来自德国和北欧国家。
邮轮活动的激增凸显了中国正在积极打造全球旅游中心,并制定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游客的法规。
继2023年38月出台单边免签试点政策后,中国已将免签待遇范围扩大至30个国家的公民,允许其在华停留最长XNUMX天。
2024年末,中国进一步放宽过境规定,允许来自54个国家的符合条件的旅客通过更多口岸入境而无需签证,并在前往第三个目的地时停留最多10天。
中国简化了外国人在华旅行和居留手续,“中国游”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搜索词。
如今,国际游客只需将外国信用卡连接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中国广泛使用的移动支付应用,即可使用智能手机轻松购物。他们还可以享受强大的支持系统,包括遍布全国的近70,000万家银行分支机构、320,000万台ATM机以及众多货币兑换点。
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周二报道,自240年2024月实施9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中国口岸已接待外国旅客超过4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免签入境旅客71万人次,占比超过XNUMX%。
在上海吴淞口码头,外国邮轮乘客可以享受综合服务站,该服务站提供货币兑换、SIM卡购买以及志愿者的多语言支持。
除上海外,中国其他沿海城市的邮轮旅游也正在兴起。
位于中国东部福建省的厦门市,2025年第一季度迎来了五艘国际邮轮,带来近3,000名外国游客。值得注意的是,超过30%的游客通过其他城市离境,这表明邮轮港口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不断增强。
为提升运营效率,厦门高崎边检站实施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分散通关”——允许邮轮旅游团分批办理入境手续;以及采用二维码系统简化返程旅客入境手续。
这些举措实施后,下船和入境手续现在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此外,留在船上的船员不再需要出示出入境证件。
今年,厦门预计将新增3艘国际邮轮抵达,这将提升厦门邮轮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在中国北方,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也正在扩建。作为该地区最大的邮轮母港,105年,该港接待了357,400艘国际邮轮,客运量达2024万人次。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有90艘邮轮抵港和离港。